人才培养>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2年09月23日 18:33  点击:[]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2级)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1.专业名称:体育教育

2.专业代码:570110K

二、入学要求

高中阶段教育毕业体育考生

三、修业年限

标准学制三年,弹性学制3—5年(含休学、留级、结业换发学历时间,但不包含服兵役时间)。

四、职业面向

通过对教育管理部门、小学校长及一线教师调研、毕业生跟踪调研和在校生学情调研,分析基础教育发展趋势和小学体育教育人才需求,确定本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如下:

1  职业面向表

所属专业大类

(代码)

专业类(代码)

对应行业

(代码)

主要职业类别(代码)

主要岗位群或技术领域

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教育与体育大类(57)

教育类5701)

普通小学教育(8321)

小学教育教师

2-08-03-02)

其他(小学教学管理、教育研究或教辅人员)(2-08-99)

小学体育教师

小学教师资格证(体育)

 

五、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淄博,面向山东,培养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热爱小学教育事业,掌握扎实的学科专业理论基础,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和从事小学教育教学技能,具有从事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所需的科学文化素养、学科专业素养和信息技术素养,掌握比较扎实的小学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尊重教育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实施素质教育和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意识、能力,能够主教小学体育,兼教小学其它学科的合格小学教师。

以师德为先,培养教育情意深厚、学科知识宽广、教学适应力强的高素质小学教师。毕业生五年后的职业发展预期为:

目标1-热爱教育,师德优良。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较强的职业认同感和敬业爱岗的职业精神、丰厚的教育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做学生成长历程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目标2-知识宽厚,精于教学。具有较宽厚的人文社科与科学素养,有较扎实的学科类知识及小学体育学科教育教学知识;能综合运用教育教学原理、学科知识及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有效实现小学体育学科教育目标,且能兼任小学其他学科教学。

目标3-团队协作,学会育人。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和组织管理能力,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能胜任小学班主任工作;具有综合育人意识,能根据小学生品德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善于利用学科教学、主题教育、班队活动等,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目标4-学会反思,持续发展。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反思意识,适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善于多角度反思,具备良好的教育研究能力和教学改革实践能力;能主动汲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教学改革经验,不断促进自我更新与持续发展。

六、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需修满2578学时,共计141学分方可准予毕业。同时,应具备师范教育专业实践能力。必修课要求及格,选修课要求合格,实践环节要求合格,杜绝“清考”。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取小学教师资格证、计算机等级证等就业所需的资格证书。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或设计),检验和提高学生进行科研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较高素质的应用人才,达到完成学业的最低要求。

通过专科阶段的学习,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如下毕业要求:

(一)践行师德

1.师德规范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和认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与政策,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教育法律法规,有依法执教的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健康的心理素质,为人师表,立志成为“四有”好老师。

1.1政治素养。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1.2依法执教。熟悉党的教育方针与政策,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法律法规,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1.3职业操守。认同并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2.教育情怀

具有从事小学教育的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行为。具有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理解和掌握有关小学生生命成长的规律和特点,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事业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1职业认同。理解教育的价值,具有从事小学教育的意愿,认同小学教育工作的专业性,了解乡村教师工作的特点,对小学教育工作有客观、理性的认知。

2.2教育态度。富有爱心、责任心、事业心,工作细心、耐心。理解和掌握有关小学生生命成长的规律和特点,以儿童发展为教育的中心,做儿童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2.3修养行为。自觉提高自身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具有积极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敬业精神,身心健康。

(二)学会教学

3.学科素养

具有较为宽阔的人文、科学、艺术、信息等方面的知识素养,形成综合性的知识结构。掌握与小学教育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掌握小学数学学科的基本知识、知识体系、思想方法,具备兼教科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技能。初步了解学科整合在小学教育中的价值,了解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及与社会实践、小学生生活实践的联系。

3.1知识结构。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艺术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形成综合性的知识结构。了解小学各学科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能够结合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组织、设计并实施综合实践活动。

3.2教育知识。掌握小学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教育评价等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小学数学学科的基本原理、知识及基本思想方法;具有兼教学科的基本知识体系。

4.教学能力

依据小学数学学科课程标准,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和科学认知特点,运用学科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获得教学体验,具备教学必备的基本技能,具有教学实施能力和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

4.1学科教学。能够掌握小学数学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并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实施、评价。

4.2教学技能。具有较熟练的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具有良好的书写、语言表达能力,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活动。

4.3教研能力。 具有一定的教学资源开发、课程整合能力,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掌握课堂观察与诊断技术,能通过“一课多磨”,“课堂二次重构”等方式进行课例研究。

(三)学会育人

5.班级指导

树立德育为先理念,能运用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对小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具有班级建设与管理的能力。能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完成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能够恰当的评价班级学生。

5.1德育为先。树立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理念,能运用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对小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5.2班级管理。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原理、策略与方法,初步具备班级管理能力。

5.3班级活动。有一定的班主任工作实践经历,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获得积极的教师职业情感体验。

6.综合育人

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具有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的意识。理解学科的育人价值,能够有机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具备组织主题教育、少先队活动、社团活动和创设育人环境的能力。

6.1生本理念。树立育人为本的理念,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养成教育规律,善于抓住教育契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2学科育人。具有三全育人意识,理解数学学科育人价值,能够结合数学教学进行育人活动。初步掌握学科育人的内容、途径和方法,能够有机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

6.3活动育人。掌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和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进行育人的方法,具有通过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的能力。

(四)学会发展

7.学会反思

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持续发展意识,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了解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初步掌握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初步掌握反思的方法与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教育问题意识和教育研究能力。

7.1 终身学习。具有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意识,主动了解国内外数学与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7.2 反思能力。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数学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8.沟通合作

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技能,能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有效地进行协作,能够与学生、家长及社区等进行有效沟通。

8.1 协同合作。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备团队协作精神;积极主动参与小组学习、专题研讨、团队互助等学习活动,乐于分享学习经验。

8.2 沟通交流。具备与同事、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公众沟通交流的知识与技能。

2  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对应矩阵表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目标4

师德规范

H

H

教育情怀

H

M

学科素养

H

M

H

教学能力

H

H

H

班级指导

M

M

M

H

综合育人

H

M

H

H

学会反思

M

L

L

M

沟通合作

L

H

说明: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子目标的支撑可用“√”表示,也可用高中低三级强度表示:表中H为高支撑强度; M为中支撑强度;L为弱支撑强度。

七、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三部分组成,共计48门课,2594学时,142学分。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公共基础选修课程;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包括教师教育必修课程、学科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包括教师教育选修课程、学科专业选修课程,实践课程包括集中教育实习(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军事训练、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

1.公共基础课程

1)公共基础必修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与法制、形式与政策、大学英语、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就业(创业)指导、劳动教育、军事理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美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律法规、艺术素养、大学语文等12门课程,共计40学分。

2)公共基础选修课程: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定向运动、武术、网球、体育欣赏、法律、创客机器人、人工智能导论、Python趣味编程、无人机、短视频制作、视频后期处理及剪辑技等课程,要求至少选修 2 学分。

2. 专业课程

1)必修课程

教师教育必修课程:教师语言、书法、教育学、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班级管理与少先队辅导、教育心理学、小学教育研究方法、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小学体育课程与教学等11门课程,计24学分。

学科专业必修课程:运动解剖与生理学、学校体育学、体育保健学、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体操(含健美操)、武术、体育游戏、乒乓球、羽毛球、社会科学概要、自然科学概要等14门课程,共计40学分。

2)选修课程

教师教育选修课程:小学体育教学案例分析(2)、小学体育课程标准解读(2)、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与实训(2)、小学体育教学技能训练(2小学网络信息课程2、小学品德课程2),共计4学分。

学科专业选修课程1:网球、手球、游泳、体育营养学、运动训练学、运动选材、体质测量与评价等课程,要求至少选修8学分。

学科专业选修课程2:旅游文学、地球环境与健康、小学教学中的世界地理知识、红楼梦鉴赏、英文影视视听说、韩语、商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生活中的科学、园林植物观赏、生活中的经济学、大学生投资与理财、小学生健康教育、剪纸、摄影、数学建模、科学实验与探究、儿童美术、素质拓展、艺术素养等课程,要求至少选修 4 学分。此类课程是由教务处统一安排开设的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选修课程。

3.实践课程

包括集中教育实习(见习、研习、实习)、毕业设计等,计20学分

(二)课程描述(见附录1)

 

 

 

 

 


八、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全学程教学活动120周,课程教学80周,实践教学21周(含教育实践课程18周,毕业设计2周,劳动教育1周),军事训练2周,考试安排11周,机动6周。社会实践一般安排在假期进行,不占用正常教学活动时间。

按课程教学(含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及其实践课程)16学时1学分;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以周为单位安排,每周30学时计1学分,共计18周;毕业设计260学时计2学分。

(一)课程教学进程安排表(表3)

课程类别与性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时分配

考核安排(学期)

学年/学期

学分

备注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总学时

理论

实践

考试

16)

16)

16)

四(16)

16)

16)

公共基础课程

必修

课程

20200179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2

30

2

3

2

2

2020025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48

42

6

4

3

3

20200114

思想道德与法治

48

44

4

1-2

2

1

3

20200258

形势与政策

48

46

2

1-3

1

1

1

1

备注1

20600076

大学英语

128

86

42

1-4

2

2

2

2

8

20400117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64

20

44

1-2

2

2

4

11500004

就业(创业)指导

38

20

18

1.4.5

2

10800175

劳动教育

32

16

16

1-5

2

备注2

10800079

军事理论

36

36

0

1

2

备注3

0506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32

22

10

1

2

2

10800183

美育

16

12

4

1

1

1

1080018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2

26

6

3

2

2

10800185

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律法规

16

12

4

2

1

1

10800186

艺术素养

48

20

28

3-4

1

2

3

20200239

大学语文

64

44

20

1-2

2

2

4

小计

682

476

206

11

9

9

7

0

0

40

选修

课程

中共党史等

32

32

0

3

2

2

多选一

小计

32

32

2

2

合计

714

508

206

11

9

11

7

0

0

42

专业课程

必修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

20200268

教师语言

48

18

30

1-3

1

1

1

3

20200078

书法

48

16

32

1-3

1

1

1

3

21100002

教育学

32

24

8

1

2

2

21100002

心理学

32

24

8

1

2

2

21100004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32

24

8

2

2

2

20200474

小学班级管理与少先队辅导

32

24

8

2

2

2

20500054

教育心理学

32

24

8

3

2

2

20200475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

32

24

8

4

2

2

小学体育课程与教学

96

50

46

2

4

6

小计

384

228

156

6

6

6

6

0

0

24

学科专业课程

20200337

社会科学概要

64

54

10

1-2

2

2

4

20300123

自然科学概要

64

44

20

3-4

2

2

4

运动解剖与生理学

64

64

1-2

2

2

4

学校体育学

64

64

3-4

2

2

4

体育保健学

32

32

2

2

田径

64

64

1-2

2

2

4

篮球

32

32

1

2

2

足球

32

32

3

2

2

排球

32

32

2

2

2

体操(含健美操)

64

64

1-2

2

2

4

武术

32

32

3

2

2

体育游戏

32

32

4

2

2

乒乓球

32

32

5

2

2

羽毛球

32

32

5

2

2

小计

640

258

382

10

10

6

6

8

0

40

合计

1024

486

538

16

16

12

12

8

0

64

选修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

32

16

16

4

32

16

16

32

16

16

32

16

16

小计

64

32

32

2

2

4

学科专业课程1

网球

手球

游泳

体育营养学

体育经济学

运动训练学

运动选材

体质测量与评价

小学网络信息课程

小学品德课程

小计

128

64

64

0

0

2

2

4

0

8

素质拓展模块

32

16

16

4

2

2

艺术素养模块

32

16

16

3

2

2

音美2选1

小计

64

32

32

0

0

2

2

0

0

4

合计

256

128

128

0

0

4

4

4

0

16

1280

614

666

16

16

16

16

12

0

80

合计

1994

1122

872

122

实践课程

教育实习(周)

18*30=540

18

540

2

2

0

14

18

毕业设计(周)

2*30=60

2

60

2

2

军事训练(周)

2

60

2

社会实践、社团活动

60

60

小计

600

600

20

总计

2594

1122

1472

27

25

27

23

13

0

142

备注:1.形势与政策开设3年,每学期不少于8学时,记1学分;

2.劳动教育按《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关于加强和改进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执行;

3.军事理论36学时,2学分。

(二)课程支撑毕业要求矩阵

4  课程支撑毕业要求矩阵一览表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课程名称

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度

1.师德规范

2.教育情怀

3.学科素养

4.教学能力

5.班级指导

6.综合育人

7.学会反思

8.沟通合作

公共基础课程

必修课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体系

H

M

L

H

M

思想道德与法制

H

L

L

M

H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H

M

L

H

M

形势与政策

H

L

大学英语

L

H

M

M

H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L

H

H

M

就业(创业)指导

M

H

L

H

劳动教育

H

M

L

M

H

军事理论

H

H

L

M

M

M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L

M

H

L

H

美育

M

L

H

H

L

M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L

H

H

M

L

M

大学语文

L

H

H

M

L

M

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律法规

H

L

L

M

H

艺术素养

M

L

H

H

L

M

大学语文

L

H

H

M

L

M

选修课程

政治类

H

L

L

M

H

体育类

信息类

L

H

H

M

专业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

必修课程

教师语言

M

H

H

L

书法

M

H

L

教育学

L

H

M

H

M

H

M

L

心理学

M

H

M

M

H

H

M

M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L

M

L

M

H

M

L

H

小学班级管理与少先队辅导

M

H

L

L

H

H

M

H

教育心理学

M

L

H

H

M

M

M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

M

L

M

M

M

M

H

H

小学体育课程与教学

M

H

M

H

M

选修课程

小学体育教学案例分析

M

H

M

小学体育教学设计

M

H

M

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与实训

M

H

L

小学体育教学技能训练

M

H

M

L

学科专业课程

必修课程

运动解剖与生理学

M

L

H

H

M

L

L

学校体育学

H

L

M

H

L

M

体育保健学

L

M

H

H

L

M

M

田径

L

M

H

H

L

M

M

篮球

L

H

H

L

M

足球

L

H

H

L

M

M

排球

L

M

H

H

L

M

体操(含健美操)

L

H

H

M

L

M

武术

L

M

H

H

M

L

体育游戏

H

M

M

H

L

H

L

H

乒乓球

L

L

H

H

M

M

羽毛球

L

L

H

H

M

M

社会科学概要

M

H

L

M

自然科学概要

M

H

M

L

选修课程

技能类课程

L

H

H

L

M

理论课程

H

L

M

H

L

M

全校公选课

素质拓展模块

H

L

L

M

H

艺术素养模块

M

L

H

H

L

M

实践课程

教育实习(周)

M

H

L

M

H

M

毕业设计

H

L

M

H

军事训练(周)

H

H

L

M

M

M

社会实践、社团活动

H

M

L

M

H

支撑课程门数

40

33

38

43

28

42

32

30

高支撑

15

7

19

31

8

8

7

8

中支撑

10

14

12

4

5

29

15

17

低支撑

15

12

7

8

15

5

10

5

说明:1. 课程对各项毕业要求的支撑强度分别用“H(高)、M(中)、L(弱)”表示,可根据课程对相应毕业要求的支撑强度来定性判断,M表示支撑度中,L表示支撑度低。矩阵应覆盖所有必修环节,要体现课程体系对所有毕业要求的合理支撑。

(三)相关数据表

 

1.公共基础课程数据表(表5)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总学时学分统计

学时统计

学时

占总学时比例(%)

理论学时

占总学时比例(%)

实践学时

占总学时比例(%)

公共基础课程

必修课程

682

26.29

476

18.35

206

7.94

选修课程

32

1.23

32

1.23

0

0

合计

714

27.52

508

19.58

206

7.94

课程名称及学分

必修课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与法制、形式与政策、大学英语、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就业(创业)指导、劳动教育、军事理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美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律法规、艺术素养、大学语文等12门课程,共计40学分、682学时。

选修课程

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定向运动、武术、网球、体育欣赏、法律、创客机器人、人工智能导论、Python趣味编程、无人机、短视频制作、视频后期处理及剪辑技等课程,要求至少选修2学分,计32学时。

说明:《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公共基础课程学时应当不少于总学时的1/4。

2.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课程数据表(表6)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学分统计

学时统计

学分

占总学分比例(%)

理论学时

占总学分比例(%)

实践学时

占总学分比例(%)

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课程

必修课程

18

12.68

200

7.71

88

3.39

选修课程

2

1.41

18

0.69

14

0.54

合计

20

14.09

218

8.40

102

3.93

课程名称及学分

必修课程

美育(1学分)、大学语文(4学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学分)、社会科学概要(4学分)、自然科学概要(4学分)、艺术素养(3学分),共17学分

选修课程

艺术素养模块(2学分)

 

说明:《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要求通识教育课程中的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课程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10%。

     本方案中的通识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中的社会科学概要、自然科学概要、艺术素养等课程。

3.教师教育课程数据表(表7)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学分统计

学时统计

学分

占总学分比例(%)

理论学时

占总学时比例(%)

实践学时

占总学时比例(%)

教师教育课程

必修课程

24

16.90

228

8.79

156

6.01

选修课程

4

2.82

26

1.00

38

1.46

合计

28

19.72

254

9.79

194

7.47

课程名称及学分

必修课程

教师语言(3)、书法(3)、教育学(2)、心理学(2)、教育心理学(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小学班级管理与少先队辅导(2)、小学教育研究方法(2)、小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6)等,共9门课程,共计24学分。

选修课程

小学体育教学案例分析(2)、小学体育课程标准解读(2)、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与实训(2)、小学体育教学技能训练(2),共计4学分。

说明:《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要求三年制专科教师教育课程学分必修课≥20学分,总学分≥28学分。

4. 学科专业课程数据表(表8)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学分统计

学时统计

学分

占总学分比例(%)

理论学时

占总学时比例(%)

实践学时

占总学时比例(%)

学科专业课程

必修课程

40

28.17

258

9.95

382

14.73

选修课程

课程1

8

5.63

64

2.47

64

2.47

课程2

4

2.82

32

1.23

32

1.23

合计

52

36.62

354

13.65

478

18.43

课程名称及学分

必修课程

社会科学概要、自然科学概要、运动解剖与生理学、学校体育学、体育保健学、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体操(含健美操)、武术、体育游戏、乒乓球、羽毛球

选修课程

课程1

网球、手球、游泳、体育营养学、体育经济学、运动训练学、运动选材、体质测量与评价、小学网络信息课程、小学品德课程,要求选修8学分。

课程2

素质拓展模块要求至少选修 2学分;艺术素养模块要求至少选修 2学分,合计至少选修4学分。

 

说明:《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学科专业课程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35%

 

5.选修课程数据表(表9)

课程性质

课程类别

学分统计

学时统计

学分

占总学分比例(%)

理论学时

占总学时比例(%)

实践学时

占总学时比例(%)

选修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

2

1.41

32

1.23

0

0.00

专业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

4

2.82

26

1.00

38

1.46

学科专业课程1

8

5.63

60

2.31

68

2.62

学科专业课程2

4

2.82

46

1.77

18

0.69

合计

18

12.68

164

6.32

124

4.78

课程名称及学分

公共基础选修课程

中共党史等,至少选修 2学分。

专业课程

 

教师教育选修课程

小学体育教学案例分析(2)、小学体育课程标准解读(2)、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与实训(2)、小学体育教学技能训练(2),要求至少选修4学分。

学科专业选修课程1

网球、手球、游泳、体育营养学、体育经济学、运动训练学、运动选材、体质测量与评价、小学网络信息课程、小学品德课程,要求选修8学分。

学科专业选修课程2

素质拓展模块要求至少选修 2学分;艺术素养模块要求至少选修 2学分,合计至少选修4学分。

 

说明:《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高职选修课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应当不少于10%。

 

6.实践课程学时统计数据表(表10)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学时合计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公共基础课程

必修课程

682

476

206

选修课程

32

32

0

专业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

必修课程

384

228

156

选修课程

64

32

32

学科专业课程

必修课程

640

258

382

选修课程1

128

64

64

选修课程2

64

32

32

集中实践课程

540

0

540

毕业设计

60

0

60

总学时

2594

1122

1472

占总学时比例(%)

100%

43.25

56.75

 

说明:《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加强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占总学时数50%以上。


九、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1.队伍结构

根据教育部规定,高职高专学校生师比不高于18:1教师教育课程教师占专任教师不低于40%,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不低于30%,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不低于60%,小学兼职教师占教师教育课程教师比例不低于30%。聘请小学体育一线名师、小学体育资深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或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建立好校外专家名师资源库,实行动态更新。

2.专任教师

本专业专任教师均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兼职教师为小学一线教学骨干,均有小学教师资格,60%以上为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考官,能较好胜任本专业教学与管理工作。本专业教师们遵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具有较强的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和学习方法指导等教育教学力;熟悉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勤于思考,严谨治学,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3.专业带头人

本专业带头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为双师型教师,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内外教育专技术行业、专业发展,能广泛联系教育行业与小学,了解教育行业与小学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实际,在本区域或本领域具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能独立开展教学研究,有较强的教学改革与科研能力,有较丰富的专业建设及教学改革经验。

4.兼职教师

本专业兼职教师主要从小学教育及研究机构等基础教育一线聘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热爱小学数学教学,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熟悉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在小学体育教育研究中有突出成果,能很好地分析解决、导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聘期相对稳定,一般不少于3年

(二)教学设施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正常的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所需的专业教室、实训室和实习基地。

1.教室基本条件

一般应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环境并具有网络安全防护情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地道畅通无阻。

专业教室条件比较优良,全部都配备了希沃白板、常规黑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或交互式一体机,互联网接入或 WiFi 环境,具备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了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能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2.校内实训室基本要求

本专业配备有微格教室、科学实验室、语音教室、美术教室、琴房等校内实训场所后期将加大实训室建设力度。

1)技能实训室

教育教学满足师范生语言技能培养要求,配备教师主控设备、学生用计算机及语音训练与测试软件等。用于开展语音训练、摸拟测试、教师口语训练、语言技能展示等实训教学。

2)智慧教室

配备智能实训设施设备、虚拟仿真软件、数字化课程资源等。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为教学改革创新提供团队协作和分享的实践空何、支撑专业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改革。

3)体育技能场地

包括体育馆、体育场、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等。

3.校外实训基地基本要求

具有一定数量且相对稳定的社会调查、专业见习、实习、实验的校外实训基地,以满足小学体育教学实践(含教育见习、实习、研习)、教学研究、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校外实训活动的基本要求,基地实训设施齐实训岗位、实训指导教师充足稳定,实训管理及实施规章制度齐备。一般来说每20个实习生不少于1个教育实践基地。

4.学生实习地基本

具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能提供小学体育教育等相关实习岗位,可接纳一定规模的学生实习,能够配备相应数量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有保证实习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规章创度,有安全、保险保障,为实习生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实习提供基本的场地及机房等设施。

5.支持息化教学方面的基本条件

本专业利用超星、爱课程等教育平台搭建起多维、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用知网查阅文献资料;用微信等软件进行常见问题解答;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享平台、在线智能实验室平台教师进行学习导鼓励教师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三)教学资源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实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需要的教材、图书及数字化资源等。

1.教材选用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建立了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制,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省级重点教材。

 

2.图书文献配备本要求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生均教育类纸质图书不少于30册,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类、信息技术类课程教材教学研究类、数字化教学资源制作类、摄影摄像技术类、平而与视觉设计类、网络组建类、少儿编程类、网页设计类、面向对象编程类、信息素养类、教育行业政策法规类、优秀传统文化类、科学文化类等。其中现行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和教材每5名实习生不少于1套,《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每人一本

3.数字资源配备基本要求

学校已经建成“智慧校园平台”、“教学管理平台”、“网络教学平台”、“图书馆数字资源平台”等多个数字化教学办公平台,能满足现代智慧化教育教学科研需要。

学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平台:配备有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读秀学术搜索、超星汇雅电子书等数字资源,其中有充足的小学体育教学资源,能较好的满足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工作的需要。

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引进并依托清华在线教学平台、超星学习通、日常教学管理平台等优秀网络教学平台,拟建设一批网络课程。

(四)教学方法

根据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多元化社会求的发展趋势,遵循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方针和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人才培养要求,以师范性培养为核心,强调“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合一”教育理念,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实施行动导向、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产出导向教学、理实一体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块化教学模式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理论课程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主要采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微格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信息化教学等方法手段融合大数据、虚拟仿真等信息化技术,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专业技能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示范法、演示法、完整练习法、分解练习法、角色扮演法、游戏法、现场教学、仿真教学、合作学习、竞赛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强调典型工作任务学习,动手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做到“教学练”一体化,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专业技能的掌握。

(五)学习评价

对学生的学业考核评价内容兼顾认知、技能、感等方面,体现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

教学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学生自评和互评,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教学评价方式采用观察、口试、笔试、现场考核、职业技能大赛、职业资格等级证书鉴定等多元化评价方式。

评价过程涵盖课内评价和课外点评两部分,采用线上一线下评价相结合。

(六)质量管理

按照国家《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革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小学教师行业标准》等文件精神,立足区域教育发展特点,积极探索符合我校体育教育专业实际的教学质量监控办法,确保达成人才培养目标,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1. 建立教学管理组织协调机构加强专业建设质量管理

1)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改进机制。健全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各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通过教学实施、常态化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有效达成人才培养目标。

2)建立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反馈,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职后表现等进行了解和分析,评价本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的达成度和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对体育教育专业的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等进行分析,做好人培方案的适时调整,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动态提升。

3)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一是建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社会评价机制。定期邀请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一线小学组成专业团队,对小教专业的课程体系合理性和课程目标达成度以及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同时了解小教专业岗位求,并及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修订。各教研室充分利用评价分析结果引导专业教师有效改进课堂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是探索并推进“五段式”实践教学与常规技能训练相结合。通过一年级的识岗实习与模拟实习,二年级的跟岗实习与教育研习,三年级的毕业设计、实习支教和顶岗实习,帮助学生逐步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2. 建立“教师—学生”双向课堂教学效果反馈系统加强师生“教-学”质量管理

1)建立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机制。每年8月份前制订好科学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指导方案等教学文件,做到目标清晰,任务明确,机构健全,责任到人,并在学校网站公示,供学生和社会查询。人才培养方案一经公示,必须严格执行,特殊情况需要调整的,应按学校规定程序严格审批,确保毕业要求有效达成。

2)建立 “双导师”制度,制定学生教育教学实践导师的遴选、培训、评价和支持奖励制度与措施,以保障的“双导师”充足数量且相对稳定,做到责权明确。与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一线小学联动,开展实践教学环节的督导,促进“双导师”的有效履职。

3.成立督学小组加强常规教学的规范与指导

成立督学小组定期开展巡课、听课、评学、评教等活动,严明教学纪律,保障课堂教学质量;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促进专任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定期督查学生教学基本功技能训练情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定期开展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的诊断,强化教学督导与管理功能,保障毕业要求达成。

4.建立教师评价系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四有”好教师的标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断强化以德育人、以德治教的观念,主动融入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突出体育教育专业特色优势,通过开展“青蓝结对”“岗位置换”“脱产送培”等活动,建立“引”、“培”、“聘”并举的工作机制,借助教师技能竞赛、课程团队建设和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不断优化教师职业能力结构,持续提升教师研究社会、研究行业、研究学生、研究课程的综合素养,提升教师模块化与项目式教学的设计实施能力、课标开发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增强教师技术创新服务能力和人才培养水平,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实践型、创新性”的体育教育专业教师队伍,为实现专业办学目标与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支撑。

5.建立学生信息员制度

1)建立学生信息员制度,有利于对教学工作的信息反馈,及时了解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状况,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与监控体系,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促进教风、学风建设。

2)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有利于搭建有效的教学管理部门、教师、学生三方的信息沟通平台,通过学生教学信息员提供对教学工作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6.规范经费使用,加强教育教学经费管理

规范经费使用等财务制度,确保本专业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不低于生均拨款总额与学费收入之和的13%;确保专业的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和生均教育实践经费均高于学校平均水平,为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十、附录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描述

 

公共基础课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目标: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和成就。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投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及其对当代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规律,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课程目标: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透彻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坚持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系统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正确认识和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成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小学、幼儿园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个人品德、社会公德和教师职业道德的小学幼儿教师奠定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思想道德与法治

课程目标:正确认识时代新人的历史责任,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掌握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精神。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

主要内容:做担当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人生观;理想信念;中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法治。

教学要求: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行为修养和法治素养,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形势与政策

课程目标:了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及当前国际形势,正确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高学生认知时事、认同政策、认清趋势的能力。珍惜和维护国家稳定的大局,坚定四个自信。

主要内容: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认清当前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国际关系以及国内外热点事件,阐明我国政府的基本原则、基本立场与应对政策。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力求达到知识传递与思想深化的双重效果。

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律法规

课程目标:了解新时代师德师风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正确认识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法律制度,掌握有关国家政策,提高学生依法执教的能力,学会用法律思维思考教育问题,成为一名师德素质好、法律素质高的合格教师。

主要内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行为规范 ;教育法律法规。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对师德修养重要性的认识,从而自觉进行师德修养,将师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教育法律法规,明确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培养依法执教的合格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课程目标:了解信息时代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能使用基本办公软件处理办公文件以及数据;掌握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及微课的设计与制作;能合理优化地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主要内容:信息技术与教育概述;文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系统Excel;多媒体教学素材加工处理;多媒体课件和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字化办公技能;培养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素材和教学课件的综合处理能力;使学生具备使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教学的能力。

大学英语

课程目标:掌握必要的英语知识和语言技能,有效完成日常生活和职场情境中的沟通任务;感受多元文化,通过文化比较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增强文化自信,具备国际视野。

主要内容:本课程内容为职场通用英语,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由主题类别、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职业英语技能和语言学习策略六要素组成。

教学要求:帮助学生借助多种资源掌握词汇、语法知识。通过语篇分析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通过创设交际环境和职场情境提升学生的语用意识。注重语言技能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大学语文

课程目标:了解文学鉴赏的基本原理,掌握阅读、分析和鉴赏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能够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自动自觉应用到社会实践中,作出切合职业语境需要的表达,具有爱国情感与高尚的道德情操。

主要内容:语文素养和能力;语言表达与训练

教学要求: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的听、说、读、写的语文基础能力和为学生从事早期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课程目标: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重要精神,掌握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学技能,增强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主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重要精神,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解读和教学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使学生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重要精神,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的渗透,达到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任职标准。

美育

课程目标:了解美学的基本原理,美育的意义、任务和内容途径,熟悉音乐、美术的基本知识,至少掌握一项音乐或美术类基本技能,提高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主要内容:美育概述(意义、任务、途径)、音乐艺术(音乐理论基础,视唱练习,声乐训练基础,音乐欣赏,合唱指挥)、美术艺术(美术的种类及特点,美术鉴赏,简笔画,手工制作,色彩基础,线描)。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美育概况及内容,掌握基本的歌唱发声及基本视唱,理解中外经典声乐器乐作品的艺术手法和意义;能掌握基本的绘画技法、设计原则和审美规律,能掌握美术作品鉴赏的基本方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目标: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熟悉常见心理问题及其预防等心理学基础知识,优化心理品质,塑造健康人格、提升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时期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

主要内容:心理健康基础理论;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规律;大学生心理发展常见问题及调适策略。

教学要求:运用案例分析法、讲授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展开学习,为将来成为一名身心健康的职业教育工作者或小学教师奠定基础。

艺术素养—音乐

课程目标:熟悉不同时期、不同体裁、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特点及风格,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欣赏方法,加深对中国民族音乐的了解,增强认同感。

主要内容:音乐基础理论、视唱练耳、歌唱与发声基础知识、合唱与指挥方法、音乐欣赏。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音乐的基本类型和风格特征,掌握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并掌握各种基本的节奏型和节拍,能运用正确的歌唱发声方法进行演唱,能组织和指挥小学生简单的合唱,能掌握基本的音乐欣赏方法,能力达到小学音乐教师基本任职要求。

艺术素养—美术

课程目标:掌握简笔画、色彩、手工等基础美术表现方式及工具、材料的正确使用方法,熟悉各个时期的经典美术作品,增强文化自信,树立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

主要内容:美术鉴赏、简笔画基础、色彩基础、图案基础与平面设计、线描基础、手工基础。

教学要求:熟悉美术技能操作中各类形式语言的表现特点、创作规律、以及制作方法和步骤,使学生形成基础教学所必备的绘画和手工基础的表现能力,提升艺术素养。

就业(创业)指导

课程目标:通过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教育,使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激发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熟悉相关就业(创业)政策,树立适应社会需求的就业观,使学生在心理上做好走向社会的准备,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

主要内容:职业发展规划教育、就业(创业)教育。

教学要求:从学生需求出发,结合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教育目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重视学生态度、观念的转变和技能的获得,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军事理论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

主要内容:军事理论课包含中国国防、国家安全、军事思想、现代战争、信息化装备五大主要内容。军事技能训练包含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射击与战术训练、防卫技能与战时防护训练、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四大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军事课纳入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列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实行学分制管理,课程考核成绩记入学籍档案。

劳动教育

课程目标:通过劳动教育,学生能够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学生养成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和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公共服务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开展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教育,积累职业劳动经验;组织课外实践劳动教育活动,提升学生劳动创造能力。

教学要求:根据劳动教育目标,设定具体评价标准,关注学生在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实际表现,开展过程性评价;根据用人单位反馈、社会实践表现评价等他人评价为辅,以学生的物化成果为参考,对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进行总结性评价。

专业(技能)课程

教师语言

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掌握多种形式的语言表达技巧,为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主要内容:普通话口语基础,朗读、朗诵、演讲、讲故事与解说等多种形式的语言表达。

教学要求:在一定理论讲解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多实践,结合学生的问题多加指导,培养学生口语水平达到小学教师基本任职要求。

书法

课程目标:学习中国书法的基本知识。掌握汉字楷书的基本用笔、结构、章法的相关知识,掌握毛笔楷书、硬笔楷书、粉笔楷书的书写技能。加深学生对文字规范化的认识。提高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达到胜任小学各学科教学的要求。

主要内容: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知识;毛笔楷书、硬笔楷书、粉笔楷书的基本笔法、结构、章法的知识和能力训练。小学教学板书的职业技能训练。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书法史的基本发展脉络及古代“四大楷书”的风格特色,理解掌握楷书基本用笔和结构的书写规律,能够具备临摹和创作楷书书法作品的能力,三笔字书写能力水平达到教师规范字的基本要求。

教育学

课程目标: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理论,形成并发展教育学学科思维,培养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树立新时代教育理念。

主要内容:教育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德育、教师与学生。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教育学最基本的概念与原理,能够运用有关理论分析教育工作中的问题,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为胜任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心理学

课程目标: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培养措施,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解释、解决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树立科学的心理观。

主要内容:心理学基础理论、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及规律、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正确引导措施及科学指导策略。

教学要求:引导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引导学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解释、解决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胜任小学教师工作奠定基础。

教育心理学

课程目标:熟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及教师心理,能够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指导小学教学设计和实施,增强学生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指导和反思教学实践的意识。

主要内容: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及教师心理,能够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导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水平达到小学教师基本要求,为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班级管理与少先队辅导

课程目标:了解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掌握开展班级管理的基本理论,学会开展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基本策略和方法,了解少先队辅导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理论基础、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小学班主任典型工作内容的实践及指导、少先队辅导的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引导学生掌握班级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学会少先队辅导的主要内容,为胜任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目标:掌握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的基本原理;掌握小学生心理辅导中的常用技术;形成关心、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意识。

主要内容: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与辅导、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与训练、小学生学习能力及提升、绘画心理分析、沙盘心理技术、心理剧与小学生心理辅导、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设计。

教学要求:引导学生掌握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的基本原理,掌握小学生心理辅导中的常用技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胜任小学教师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

课程目标:了解教育科研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开展小学教育教学的相关研究。
   主要内容:小学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教学要求:引导学生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为未来成为一名研究型小学教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体育课程与教学

课程目标学习、掌握从事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开展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运用、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小学体育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内容:小学体育健康课程简介、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设计、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及评价、小学课外体育与竞赛、发展一般身体素质的手段与方法等。

教学要求:掌握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与原则、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小学体育教学实施、小学体育教学评价等理论和实践知识,能胜任小学体育教学工作;掌握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组织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有效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

社会科学概要

课程目标:掌握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重要规律,提高分析和解决有关历史、人文地理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内容:中国历史文化、世界历史文化、人文地理学、经典文献选读。

教学要求: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及研究历史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阅读社会科学相关文献的能力。

自然科学概要

课程目标:了解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并有应用其分析判断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科技发展历程和自然科学最新科技成就,崇尚科学精神,健全科学素养,掌握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具备科学兴趣科学态度,体会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主要内容:物质化学物质的运动生命科学现代自然科学研究综述宇宙与地球。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自然科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发展规律。提升创新意识和探究实践能力,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奠定知识和技能基础。

田径

课程目标:了解和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系统地掌握田径运动增强体质的多种练习方法和手段,初步做到三会(会讲、会做、会教),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且能胜任学校田径运动竞赛的组织与裁判工作,以及运动场地的使用、维护与管理的实际能力。

主要内容:田径理论知识、短跑(100m)、跨栏跑(男110m栏、女100m栏)、跳高(背越式)、跳远(挺身式)、铅球(背向滑步)、标枪(四步投掷步掷枪)。

教学要求:掌握“六大”单项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并了解部分非重点教学项目。使学生能胜任基层学校的体育教学与训练工作,且具备田径运动场地的画线方法、竞赛组织与编排等裁判工作方面的综合实践能力。

体操

课程目标:了解体操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小学体操项目教学方法,熟练掌握基本体操、单双杠、技巧运动和支撑跳跃等专业技能,培养能够胜任小学体操项目教学和从事小学体育活动的体育专业教师。

主要内容:体操基本理论、基本体操、单双杠运动、技巧运动,支撑跳跃、健美操、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法。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增进健康的方法和掌握体操运动各项技能,不断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奠定终身体育的思想基础。

篮球

课程目标:了解一定的篮球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科学的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战术,熟练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术,提高终身体育锻炼能力和从事小学体育篮球活动组织能力。

主要内容:篮球运动基本理论,运球、传球、投篮、突破、基础配合等基本技战术内容,篮球规则、篮球裁判法、运动训练,小学篮球运动竞赛组织编排、小学体育课程篮球教学与训练等内容。

教学要求:掌握增进专项技能的方法和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不断提高身体素质;掌握篮球比赛的基本规则和裁判法,掌握小学篮球比赛的组织与编排,使学生初步熟悉小学篮球活动的组织实施方法。

排球

课程目标:初步掌握排球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排球运动的主要技术动作和主要战术配合方法与变化规律,并在比赛实践中具有初步的运用能力,提高终身体育锻炼能力和从事中小学体育活动组织能力

主要内容:掌握排球运动概述,排球运动基本技战术,排球规则、裁判法及组织竞赛,准备姿势、起动、移动、传球、垫球、发球、扣球、拦网等基本动作要领。

教学要求:初步掌握排球教学与训练的原则、方法与要求,了解排球教学与训练文件(如大纲、进度、教案)的设计与书写规范,并初步具备排球课程的教学能力(如讲解、示范及安排组织教学练习等),并做到“四会”,即:会讲、会做、会教、会写初步具有指导小学排球队训练和组织学校和社会球类活动的实践能力,并能运用各种形式和方法指导大众进行健身活动。

足球

课程目标:较系统的掌握足球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战术和基本技能。如:足球教材、教法研究、组织足球运动竞赛、裁判能力、场地器材的使用和管理等,基本掌握具有从事中、小学校足球课程教学的能力,做到会讲、会做、会教、会写。

主要内容:足球运动概述、规则与裁判法、基本技术、基本战术、教学比赛与裁判实习。

教学要求:能够指运用已理解的教学原则和技战术原理说明、解释同类有关足球教学现象。能够独立或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足球课程教学、训练等知识和技能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和任务,并能从技术动作的背景中,通过正误动作对比、分化出错误动作。

武术

课程目标了解武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及武术运动对身体素质的作用,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熟悉评价武术与身体健康内容和方法,掌握武术的基本技能和训练方法。能够理由武术图解知识进行武术自学加强业务能力提升,提高终身武术锻炼和从事小学武术活动组织能力。

主要内容:学习武术运动的发展、图解知识、竞赛规则等基本理论知识,武术基本技术、动作组合、少年拳、初级长拳、初级刀术、健身气功、太极拳等。

教学要求:了解武术运动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武术的基本技术,掌握一定的武术套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掌握武术的训练方法,训练和指导武术训练,具备胜任小学武术的组织教学能力。

运动解剖生理学

课程目标: 较系统地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及主要机能,以及生长发育的规律。

运用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体有实践中的技术动作的能力,能较好地掌握人体正常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和运动训练对人体各种生理机能的影响,同时用来指导运动训练实践,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及从事体育教学奠定解剖基础。

主要内容:人体的基本构成、骨与骨连结、骨骼肌、骨骼肌生理、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能量代谢与运动、泌尿系统、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

教学要求:了解正常人体生理活动的现象、规律及调节机理,掌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身体活动对机体各个系统和器官功能的影响以及基本机理,尤其注重掌握青少年的生理特点以及身体活动的影响。使学生掌握体育锻炼及课余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以及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价,指导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实践以及健身运动。

体育保健学

课程目标: 掌握常见运动性伤病的病因、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措施。了解并掌握体育运动参加者的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和运动训练水平的评定方法,为合理安排、组织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提供科学依据,并给予医务监督。

主要内容:体育卫生与运动环境卫生、运动与营养、儿童少年女子及中老年人的体育卫生、医务监督、体育教育的医务监督、运动训练和比赛期的医务监督、运动性疲劳的消除、运动性疾病、运动损伤及其急救、处理、治疗与康复等。

教学要求:掌握体育保健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小学体育教学并能担任小学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及健康指导工作服务。

学校体育学

课程目标:认识学校体育课程的功能,明确学校体育的地位和目标;正确理解和把握体育课程标准的理念及其设计思路;学习掌握课程评价理论,能够正确地对体育课程进行有效评价。

主要内容:学校体育课程本质、功能和目标、学校体育课程的编制、学校体育课程与课外体育的实施、学校体育课程的学习与指导、学校体育课程评价、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将掌握学校体育工作的知识与树立学校体育工作的正确态度、价值观结合起来;学校体育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师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注意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念相衔接。

上一条: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下一条: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关闭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经济开发区唐骏欧铃路99号   电话:0533-3821050   邮编:255130 版权所有: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